在郴州市五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带学生,言语温和却自带力量;她教英语,却不止于教英语——她以语言为桥,以讲台为田,默默耕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梦想与未来。
她就是杨丽贞
自毕业站上讲台以来
始终坚守教学一线
她常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而她,正是那位执火者
以语言为桥,点燃学习之火
2013年,杨丽贞从大学毕业后选择南下深圳,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八年的沿海教学经历,塑造了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开阔的教学视野。
2021年,杨丽贞回到郴州继续她的教书育人事业。2022年,杨丽贞考入郴州市五中任教。在接手七年级2225班的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时,杨丽贞遇到了挑战:班上竟然有十几名学生无法正确默写26个英语字母。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合适方法的教育。”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引入了在深圳任教时积累的自然拼读教学经验。
她的课堂注重互动与实践。英文歌曲、电影片段、诗歌朗诵等元素经常出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不仅是考试科目,更是交流工具。
精心设计的课件,清晰流利的口语,活跃的课堂氛围,构成了杨丽贞的教学特色。“杨老师的课总能给我们惊喜。”学生们发现,原来记单词可以不用死记硬背。在她的教导下,全班同学都掌握了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
“听写90分才算合格”,这个看似苛刻的标准,在她的班级却成为常态,满分人数经常超过四十人。
以专业为基,成就教学之优
尹研韵同学初到班级时,因性格害羞不敢表现自己。杨丽贞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英语课上特意鼓励她开口对话,耐心指导发音。渐渐地,这个女孩从不敢开口到成为小组展示的代表,最终连续两年荣获“英语阅读之星”湖南省初中组一等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杨老师指导的毛彦谕、谷佳萱等30多位同学都在“英语阅读之星”比赛中获得奖项。
2024年,杨丽贞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挑战——参加郴州市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竞赛。她与指导老师廖亚娟一起精益求精,每周三次听课评课,课件反复修改了20多次。
“那段时间常常熬夜到凌晨,但每一次打磨都是一次成长。”最终,她主讲的“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一课获得北湖区第一名,随后又以“Hometown feeling”一课拿下一等奖。
“教学能力的提升永无止境。”杨丽贞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2024年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中,她与团队用心打磨每一个环节,最终获得湖南省二等奖。
以制度为纲,凝聚集体之心
作为班主任,杨丽贞创新实施了班级积分管理制度,涵盖了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卫生值日等多个方面。每两周汇总公示,并进行抽签奖励。
“积分拍卖会是所有学生最期待的环节。”杨丽贞笑着说,“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积分竞拍奖品,这个过程既有趣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她还在班级开展“夸一夸”行动,每周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写上一个小组的同学名字,让其他同学去写他们的优点。“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相处更加融洽了。”
杨丽贞坚持“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础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她经常让学生们写信给她,把羞于说出口的困难或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像杨老师这样优秀的女性。”学生龚林芊在信中这样写道。朱佳欣等多名同学也在信件中表达到:杨老师不仅教会了他们书本知识,还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在她的带领下,班级成绩不断提升,班级在卫生、纪律、文明礼仪等常规方面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屡次在学校各项常规评比中获得“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
12年来,杨丽贞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又换上了新一组的名字。同学们围在那里,写下彼此的优点。阳光照进来,映着那些稚嫩的字迹,也映着杨丽贞欣慰的笑容。
教育的美好,就在这点滴之间静静流淌,在三尺讲台上持续绽放芳华。
来源:融北湖
作者:郴州日报
编辑:梁俐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beihu.gov.cn/content/646943/55/1527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