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北湖提醒:野生蘑菇,不采不食,不买不卖!
2025-08-12 16:26:06 字号:

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广大居民朋友们:

8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潮湿的环境为野生蘑菇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近期我区多地已出现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为避免悲剧发生,特提醒提示如下:

一、高发原因

1. 生长旺盛,易采摘:雨水后山林、草地、田间野生蘑菇大量生长,外形鲜艳或看似“常见”的蘑菇易被误采。

2. 识别难度高: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极为相似,部分毒蘑菇甚至与常见食用菌“长得一模一样”,仅凭经验或民间说法难以准确区分。

3. 高温加速毒素释放:夏季高温环境下,毒蘑菇的毒素稳定性更强,且误食后毒素扩散更快,加重中毒症状。

二、核心风险警示

1. 无“绝对安全”的鉴别方法。网传“颜色鲜艳的有毒、朴素的无毒”“有虫子吃的无毒”“煮时加蒜/银器变颜色的有毒”等说法均不科学,毒蘑菇中不乏灰白带斑、外形普通的种类(如致命的“白毒伞”),且部分毒虫对蘑菇毒素免疫,无法作为判断依据。

不要轻信“凭经验采摘”“他人吃过没事”,不同地域的蘑菇种类差异大,同一种蘑菇在不同环境下也可能存在毒性差异。

2. 致命毒素危害极大。部分毒蘑菇(如白毒伞、鹅膏等)含有的鹅膏毒素毒性极强,仅几克就可致命,且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会经历“假愈期”(初期症状缓解后突然加重),延误救治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郴州地区常见的毒蘑菇有大青褶伞、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和日本红菇等。这些毒蘑菇的中毒症状各不相同,有的引起胃肠炎,有的导致肝损害,有的甚至致命。特别是灰花纹鹅膏,误食一朵即可致死。

三、安全防范要点

1. “四不”原则

不采摘:非专业人员无法可靠鉴别毒蘑菇(民间辨毒方法均无效)。

不购买:拒绝路边摊、市场野生蘑菇。

不食用:家庭聚餐、食堂禁用野生蘑菇。

不轻信:颜色朴素、虫食、高温烹煮、晒干等均不能确保安全。

2. 急救三步法

立即催吐:喝温盐水500ml后刺激咽喉反复呕吐。

速送医:拨打120并明确告知“疑似毒蘑菇中毒”。

留样本:携带未食用蘑菇或呕吐物供检测(关键!)。

野生蘑菇无绝对辨识方法,唯一避免中毒的途径是坚决不采、不食! 若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幻觉等症状,立即按急救三步法处理,并尽快前往具备中毒救治能力的医院(如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湖区疾控中心

2025年8月11日

来源:融北湖

作者:北湖区疾控中心

编辑:梁俐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