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发〔2023〕 18 号),市教育局根据《通知》制定并印发了《郴州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实施方案》( 郴教通〔2023〕 84 号)。为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理解和掌握入学政策,现将相关入学政策解读如下:
一、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政策有何变化?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政策做了如下调整:
一是适当放宽小学入学年龄限制。在保障2023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适龄儿童入学全覆盖的基础上。农村小学可根据学位情况逐步放宽至当年12月31日前年满6周岁;有富余学位的城镇小学可适当放宽入学年龄,但必须是截止2023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
二是实行分批次安排入学。为方便与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提升入学信息审核效率。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家庭住房、父母就业等情况,对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分有户有房、有房无户、有户无房、无户无房四个批次,按批次依次审核、安排入学。如生源数超过该校招生计划的,有户无房、无户无房批次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入学。同一房产(含出租房)小学六年内、初中三年内只安排一户居民子女入学。
三是对多孩家庭子女入学给予照顾。实行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对因划片调整导致同一家庭多孩子女无法就读同一学校,或属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入学的。在同学段内二孩(三孩)将入学的,可将二孩(三孩)安排在一孩所在的公办学校入学,解决家长多校接送孩子的实际问题。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如何划片?
三、新生入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如何报名、派位?
全市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新生入学继续实行网上报名,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可任选以下方式进行报名。
方式一:关注微信公众号“郴州教育发布”,点击下方菜单栏“招生入学”-“新生报名”专区,跳转至湖南政务服务网个人用户登录页面,注册登录后进入新生入学平台进行报名。
方式二:下载“湘易办”APP,注册登录后选择“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入学”主题应用场景进入新生入学平台报名。
报名时需按新生入学平台提示选择入学区域(县市区、市直学校)、填写入学信息、上传报名材料。
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1日至7月20日,网上审核派位时间为8月1日至20日。其他县市时间安排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新生入学信息通过“湖南一件事一次办”平台进行网上自动比对,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网上审核、网上派位。确不具备网上报名条件的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可由所在乡镇的义务教育学校组织现场报名。
五、
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需上传哪些材料?
六、哪些房产不能作为划片入学的依据?
七、如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八、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如何招生?
九、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十、哪些方式和途径可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政策、划片范围和招生动态?
《郴州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实施方案》具体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近日,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发〔2023〕 18 号),市教育局根据《通知》制定并印发了《郴州市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郴教通〔2023〕 83号)。《通知》和《方案》明确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政策、程序和办法等。为方便考生、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市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现将招生政策解读如下:
附:
十二、何时填报志愿、如何填报志愿?
答:志愿填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填报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5日9:00至27日23:00;第二阶段填报提前批次志愿(体艺特长生志愿、学科特长生志愿、创新潜质生志愿)、优质普通高中统招生志愿、一般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志愿,其中体艺特长生可填报1个优质普通高中志愿和1个一般普通高中志愿(含独立艺术高中学校),填报时间为7月4日9:00至6日23:00。请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第一批次志愿征集:7月15日10:00至20:00;第二批次志愿征集:7月20日9:00至29日18:00。请考生务必把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登录“郴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系统”(http://www.czzslq.com,其中czzslq为“郴州招生录取”拼音小写首字母,以下简称“高中招生录取系统”)填报志愿。
温馨提示: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登录用户名为本人准考证号,初始密码为考生在《郴州市2023年中考报名登记表》中登记的家长手机号码。考生须按照“登录系统——修改密码——填报志愿——保存志愿——输入短信验证码提交志愿”的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和提交志愿。考生填报志愿信息未在规定时间提交的,系统将自动提交。考生如需修改志愿,须在志愿修改后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再次提交志愿信息。修改后的志愿信息未提交的,修改无效。
十三、高中阶段招生录取以什么为依据?
答: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中考计分科目成绩为主要依据。中考计分科目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其中生物、地理按考生成绩的50%计入考生中考成绩总分;中考成绩总分为940分。7月3日18:00公布中考成绩。请考生按照《准考证》上提示的方式查询自己的中考成绩。考生如对自己的成绩有疑问,须于7月4日16:00前向毕业初中学校申请成绩复核。考生成绩复核结果将于7月6日14:00前公布。
温馨提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将严格根据考生志愿、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请不要相信“找关系、花钱就能录取甚至能录到名校”的谣言,防止上当受骗!
十四、如何确保特长生专业测试的公平公正?
答:回应考生和家长对专业测试公平公正的关切,《方案》在确保特长生专业测试公平公正方面明确了如下措施:
一是实行评委异地抽选。招收特长生的公办普通高中须从异地抽选专业测试评委。其中,市中心城区公办普通高中的特长生专业测试评委(含命题,下同)不得从市中心城区抽选;县域内公办普通高中的特长生专业测试评委不得从本县域内抽选。公办普通高中特长生专业测试不得抽选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担任评委,不得安排本校的体艺教师参与本校专业测试的考务工作,有直系亲属参加本校专业测试的教职工和其他人员不得参与考务工作。
二是实行考生随机抽签。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测试前须分项目对考生进行随机抽号。测试过程中只体现考生序号,不得体现考生姓名和其毕业初中学校等信息。
三是专业测试成绩公示。所有招生学校的体育和音乐特长生专业测试须采取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实行评委现场打分、亮分。美术专业测试采取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所有专业测(考)试须全过程录像。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须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公示。
十五、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批次、录取时间怎样安排?
答: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按提前批次志愿、第一批次志愿、第二批次志愿依次录取。提前批次的录取时间为7月10日至12日;第一批次的录取时间为7月13日至14日,第一批次征集志愿录取时间为7月16日;第二批次志愿录取时间为7月18日至19日,第二批次征集志愿录取时间为7月30日。
中考分数相同的考生,录取时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排序依次投档;如三科总分仍相同,依次按语文、数学单科成绩排序投档。
十六、学科特长生、体艺特长生、创新潜质生等特殊类型的自主招生如何录取?
答:学科特长生:满足招生学校确定的1至3门学科成绩前置要求、中考成绩达到全市优质普通高中统招生文化成绩录取控制线的考生,可填报学科特长生志愿,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志愿、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体艺特长生:体艺特长生按优质普通高中志愿、一般普通高中志愿依次录取;具体录取规则由各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为提升全市中学生体育、艺术竞赛水平,对初中阶段在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类比赛中获得个人前3名、团体前6名的考生,在县级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类比赛中获得个人前2名、团体第一名的考生,以及在市级及以上行政部门举办的音乐类“三独”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考生和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音乐类“三独”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前5名的考生,可由普通高中学校特招,不受全市同类学校体艺特长生招生文化成绩录取最低控制线的限制。特招生的文化成绩录取最低控制线由招生学校确定,并在招生方案中明确。报考特招的考生,其报考项目应与获奖项目一致;报名时须提供获奖证书原件或经原发证单位盖章的复印件、文件,经招生学校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获得特招报考资格。特招生须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测试且成绩合格。
创新潜质生:优质普通高中及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一般普通高中,可在本校招生区域招收创新潜质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行政部门认可的市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奖项、中考成绩达到同类普通高中文化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可报考创新潜质生。创新潜质生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志愿、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十七、哪些特殊群体子女和考生可享受中考优待政策?
答:根据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公安部、司法部和省教育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相关文件规定,烈士、现役军人、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人民警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等特殊群体子女,以及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户籍考生和本市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中考加分政策。
十八、考生和家长如需咨询或投诉怎么办?
答:为方便考生和家长咨询招生政策或投诉,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招生咨询、投诉电话。考生和家长如需咨询招生政策或投诉,可拨打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或市教育局电话。
《郴州市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来源:融北湖
作者:郴州市教育局
编辑:梁俐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beihu.gov.cn/content/646740/60/1279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