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湖区融媒体中心特开设“北湖红色故事汇”总栏目,讲述党员中来自北湖或发生在北湖的杰出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
今天,融小北将为您讲述《中共郴州市北湖区地方党史概要(1921-1949)》,以期通过对地方党史的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节郴县党组织领导下的斗争
【反抽壮丁】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挑起内战之后,为了强迫人民充当它的炮灰,于同年10月10日颁布新兵役法,恢复征兵制度,规定18岁至45岁的男性公民都要应征。这个法规一公布,郴县顿时出现了强抓丁的惨状。桥口乡二保贫农李虎财被强征入伍,不堪虐待,中途潜逃被中队长发觉,将其活埋。许多青壮年为逃避抓丁,有的断肢伤目,自残身体;有的抛妻别母,流浪异乡;有的为贿赂抽丁官吏落得倾家荡产;有的被追捕抓丁而逼得上吊、投河。平民百姓受新兵役法之迫害,苦不堪言。而经办兵役的反动军官和乡、保长则伙同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借抽丁之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如凤鸣乡七保保长王彬光,收受的壮丁贿赂就达800元(银元)之多。国民党政府强征壮丁的暴行,激起了郴县人民的愤慨,纷纷起来开展抗征壮丁斗争。五市乡乡长张友里在“双十节”群众集会上宣布征兵时,当即有中山大学学生邓爱文愤然登台质问张友里:“现在抗日结束,宣扬和平民主以建中国,安抚百姓,为何宣传征兵内战?”张被问得哑口无言。中共栖凤渡区委书记李达海,打入乡保政权当了乡队副,他利用合法地位,在下乡抓壮丁时,秘密通知合乎壮丁年龄的青年壮年,早早躲藏,至使每次官兵扑空,使其队长撤职查办。岗脚乡保队副王佑山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利用合法身份与县政府乡公所软硬厮磨,采取一顶二拖三躲的策略,这样一来1947年分配该保三个正额壮丁,三个预备额壮丁的任务,拖到1948年12月才去了一个。隐藏在各地的地下党员采取燃烧强迫抽丁官吏的房子,杀死官吏的儿子,投递匿名信件进行恐吓等办法打击他们的反动气焰,使国民党郴县政府的征兵工作一再陷入停滞局面。
【反饥饿】郴县经日寇八个月铁蹄蹂躏,已经民穷财尽,十室九空。抗战胜利后,人民还来不及喘息,又被蒋介石统治集团拖入内战的深渊。在“戡乱建国”的反动口号下,郴县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造成全县人民痛苦不堪,饿殍遍野,不少农民靠吃糠、野菜生活。大奎上山口洞陈家有一户农民叫彭登,一家数口多日断炊,种下的包谷、粟米又遭冰雹毁为一空,彭见家中无粮,又收成无望,且负债累累,虑及年终地主催租逼债,悲愤交集,以致全家自缢而死。类似这样的悲惨事件,全县各地时有传闻。但是,地主豪绅则利用灾荒落井下石,剥削农民。他们或者囤粮拒粜,索取高价;或者偷运外地,牟取暴利。或把持义仓积谷,从中贪污舞弊。农民对此忍无可忍,闹民食的自发风潮,到处发生。这时战斗在良田的地下党组织,因势利导,领导群众开展反饥饿斗争,以保、甲为单位,成立“民食委员会”,采取“阻禁”、“平粜”、“清算”等办法筹粮救饥。黄茅乡第八保“民食委员会”在中共良田支部领导下,推举积极分子刘春耀、段生才为“反饥饿”的总代表,兵分两路开展斗争:一路以刘春耀为首,清算公祠、路会、义仓积谷帐目;一路由段生才组织青壮年把守交通要道,阻禁谷米外流宜章等地,搜缴谷米进行平粜。民食委员会向饥民宣布纪律:只平粜谷米,不许乱拿东西要进行说理斗争,不许打架、打人。第八保的反饥饿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既轰轰烈烈,又秩序井然,斗争的结果,平粜了一大批谷米给了饥民,清算出一批保甲豪绅鲸吞和克扣的义仓谷,使积谷发放数量由原来每人一斗五升增加到五斗。“反饥饿”斗争很快就从黄茅发展到江口、芙蓉、南溪、鲁塘等地,这个运动重挫了乡保反动势力和地主豪绅的反动气焰,解救了一部分群众倒悬之苦,群众从“反饥饿”斗争中看到了联合起来作斗争的力量所在,斗志更加高涨,一批积极分子在斗争中被发展入党,壮大了党的力量。
【邮电部工人的三次斗争】1946年春,国民党交通部发给每个电信职工寒衣费3万元(国民党法币),该款在1945年12月已下拨到邮电局,被电信司扣留。当时由上海国际电台工人发起,向全国电信局发出通知,要每省派代表于九天内去上海集合到南京请愿。郴州电务段电信工人在十小时内复电上海,并电请长沙电信局选派代表。
十日后,上海国际电台通电全国电信局:“我们派出二十七名代表去南京请愿,于昨晚失去联络,想是被扣留,要求各电信局作好罢工准备。”郴州电信局即电响应。三天后南京电信局来电说:“全体代表提出要将电信司长朱有成撤职查办一事,他们当即遭到软禁,要我们在12小时后一致宣布罢工。”又说蒋介石已避居庐山,现已有直电庐山,要求蒋介石下令,立即撤职查办朱有成等语。郴州电信局工人,即从本日下午一时罢工,工人全部集合到电信局内,准备应付万一。翌日晨,获悉全国电信工人代表二十七名,全部获得自由,但未达到目的,还坚持罢工。当晚又接到上海国际电台向全国的通电:“如果在六小时内庐山再不接受全国电信工人代表所提出的‘立即处决电信局长朱有成和发给全部寒衣费的条件。’首先停发庐山至各省市的一切电报电话,二十四小时后,宣布全国电信工人总罢工。”这一下避居在庐山的蒋介石慌了手脚,他立即下令将朱有成撤职查办,并发给全国电信工人的寒衣费,这是全国电信工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斗争获得完全的胜利。
1947年秋,由于“法币”大贬值,物价不断上涨,工会把工资折为银元,电信局职工工资相差悬殊,低工资工人每月只拿二十元银元,高工资的职工竟达六十元。当时工会的权力,完全掌握在工人手里,工人一致提议,请求召开会员大会,要求调整工资。但遭到旧职员坚决反对,工会果断决定对低工资工人暂借十五元作生活费,这样,引起了高工资职员的不满,工人与职员的争论很大,最后由腾振湘(线务段长,进步人士)提出一个折中办法,根据每月营收所买回的银元(工会决定,每月营收不上缴,当即买回银元交工会保管,免受物价上涨影响),按全体会员不论工资高低,每人发给基数工资25元,然后按工资高低再行百分比分配,这样工资高低的差价就缩小了,保证了低工资人员的生活水平。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防止工人进行革命活动,竟要电信工人(机务、线务、报差、杂役)实行五人连保,如果有一个工人不上班,则视为坏分子或异党分子,就可以坐罚,轻者被开除,重则抓去坐牢,直至迫害身亡。连保以后,如发现有人参加“奸党”(指共产党)或窝藏“奸党”并为通风报信者,均由连保集体负责,在“戡乱”期间,国民党为进一步迫害工人,改五人连保为五户连坐,由于工人的团结和工会积极组织帮助,敌人无隙可乘,致使反动派的阴谋彻底破产。
【豆腐业工人的斗争】豆腐业职业工会理事长黄克南,任职期间,把公款挪为已用,会员群众意见纷纷,数次要求黄克南清算帐目公布于众,黄克南竟置之不理,终于引起众怒。会员曹洪发等35人联名呈文国民党县工会,要求换黄克南,另选廉洁奉公为群众办事的人担任理事长,国民党郴县工会鉴于群情愤慨,为避免事态扩大,于1948年4月23日批准郴县豆腐业职业工会改选负责人。此事说明,郴县工会虽被国民党控制,使工会成为它推行反动政策的工具,但工人群众仍然敢于用合法的改选手段,斗垮了违法的理事长,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铁路工人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8年9月,衡阳铁路工人为了要求增加工资举行了“反饥饿、反迫害”的大罢工,全路六千多工人全部参加,郴县铁路工人在郴县地下党李林(此人与郴县的游击队队长李林同名,解放后随部队离开了郴县)的组织领导下,响应衡阳铁路工人计一千多人的大罢工。由刘杰、曹彬、李春庭为首带了70多个人到衡阳交涉,一连三天,迫使当局答应工人要求,每人每月增加“金元券”1700元(约工资的一半),罢工取得了胜利。由于物价不断上涨,“金元券”继续贬值,不久又掀起了第二次罢工。这次是不要“金元券”要银元,经衡阳铁路管理局工会负责人王福阶从中调解,发了银元,又一次取得了罢工的胜利。
【学生运动】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强征暴敛,造成城乡市场混乱、凋敝,货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盗贼公然横行,兵祸此起彼伏,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顿。郴县在校广大师生面对这种动荡不安的时局,十分困惑,有的人叹息国难何时安定,有的人感到前途渺茫,还有的人无心问书,精神萎靡不振。郴县地下党组织针对学生思想动态,秘密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53年更名为郴县师范),地下党员潘本义,联络进步教师王文以及谢万福、邓光文、郭坚城、唐永提等二十余位进步学生,组织三师“正风学社”,并自已集资办起“正风石印小报”,以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引导、鼓励师生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掀起了“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争自由”的爱国学生运动。
1949年2月3日,三师学生会主席谢万福,肩负500多进步学生的托付,向校长何子吟提出改善学校管理的三条请求:一是允许学生议论国政;二是支持学生会办好《正风小报》,学校每月支付《正风小报》工本费300元现金;三是学生会有权监督学校经费开支。何子吟对学生代表提出的意见不但不采纳、不研究,还采用穷凶极恶的手段打击学生会代表,将学生代表污蔑为“行为越轨,藐视师长”,并挂牌限三天解散学生会,不许办《正风小报》,撤销学生会主席谢万福职务,开除谢万福等11名学生的学籍。何子吟的反动行为激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反抗,学生会立即组织学生罢课,5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到处张贴标语、发放传单,反对内战、反对迫害、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响彻天空。郴郡联立中学、适存中学、天凤中学等广大师生积极响应三师进步学生的行动,纷纷走出学校,进行示威,声援三师的革命行动,一下子由500多人增加到3000多人。国民党驻郴警察司令部和郴县警察局出动300多入进行拦截,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了“二·三”流血事件。郴县学生“二·三”事件很快传到邻近的资兴、桂阳、宜章、永兴等县各学校,他们很快派出声援队,请愿团来到郴州行政公署。郴州专员肖文铎害怕事态扩大,向学生请愿团答复了撤换三师校长何子吟,取消开除学生的决定,同意学校由学生选举产生学生会组织等要求。学运取得了胜利。
1949年4月,为了迎接解放运动的到来,党组织决定从学校师生中挑选了57位政治坚定、思想敏捷、工作积极、作风正派的同志进行重点培养,吸收他们入党、人团,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动的领导。4月底,按照党的需要,先后调遣各学校师生骨干去从事武装斗争和地方政权建设,有的派遣到敌人的心脏去担负要职,掌握敌人动态。这批骨干为解放郴县作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融北湖
作者: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梁俪葭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beihu.gov.cn/content/2021/04/27/9240955.html
热门评论
打开融北湖,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