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扶贫路上,北湖区涌现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他们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北湖榜样、北湖经验、北湖力量。为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北湖广大干部群众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昂扬士气,奋力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北湖新闻微信公众号特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持续推出相关报道。
近日,在北湖区保和瑶族乡仙鱼岭瑶族村“瑶家故事”饭店内,瑶族汉子赵石清正忙碌着切菜、清洗食材。随着勺起锅落,红彤彤的火焰旁,是一张掩不住的笑脸。从大山里搬出来两年多,他感觉新生活幸福满满。
△赵石清的瑶家故事饭店每日生意火爆
赵石清是仙鱼岭瑶族村人,这里山多地少,村民想方设法利用好每一块土地,尽可能多种些粮食。之前,他一家四口和父母及三个兄弟都居住在山上一间小红砖房里,生活非常艰苦,2014年,赵石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赵石清在政府帮扶下,从交通不便的深山里搬到山脚的月峰新民新村,并通过村里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和扶贫政策,开起了一家瑶族特色菜饭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顺利脱贫。
△赵石清正在烹饪特色瑶家菜
搬出大山,住进新房,是保和瑶族乡许多贫困户的心愿。这里山地绵延不断,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的扶贫重点乡,不少贫困户分散居住在山林之中。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北湖区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同步推进、让贫困户实现安居梦。
交通便利的仰天湖瑶族乡四亩田村是北湖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2016年6月,北湖区确立了四亩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占地50余亩,实行统一规划,建立特色瑶寨,安置仰天湖瑶族乡25户贫困户和17户地质灾害避险同步搬迁户。
△四亩田村民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2017年,仰天湖瑶族乡才口水村村民刘新庭一家搬到这里居住。由于长期务农,刘新庭没有其他技能,但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并未让他发愁。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扶下,他在自家的荒田里盖起了牛舍,通过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会了宰牛,每次赶集他都会把宰好的牛肉拿到集市上卖,生意越做越好,家里收入也越来越高。
△四亩田蘑菇种植基地
北湖区在四亩田集中安置点引进社区服务机构,实行社区化管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就业服务站,免费为搬迁户提供就业信息和公益性就业岗位。记者走访时看到,搬迁点周边配套建设了蘑菇种植基地,设立了扶贫车间,刘新庭的妻子就在扶贫车间工作,每月工资1500元。“我们优先聘用搬迁户,并提供技能培训。”在蘑菇种植基地,一名管理人员介绍,基地用工规模上百人,考虑到部分搬迁户需要照顾老人孩子,车间实行弹性工作制。
在梨树下村草皮岭集中安置点,以“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郴州市梨源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基地,带动搬迁户种植药材黄精,种植面积达120余亩,以入股分红的形式促进增收。梨树下村三组贫困户肖国强原住地变成危房,于2017年搬到这里,村里免费为其发放禾花鱼苗、黄精苗等。2019年,通过村里的养殖培训,肖国强开起了家庭农场,养殖鸡鸭等,仅去年下半年就增收5000元左右。
△带动村民致富的禾花鱼产业
针对部分搬迁户外出务工难以照顾孩子的问题,北湖区在集中安置点为这些孩子免费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为强化社区医疗卫生保障,集中安置点都配套建有卫生室,并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卫生室、爱心超市,生活很方便,遇到问题,工作人员都会帮忙解决,如今的生活真是越过越有盼头。”刘新庭说。
来源:融北湖
作者:陈卫 孙刚 罗建丽/文 陈宇翔 孙文璟/图
编辑:梁俪葭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beihu.gov.cn/content/2020/11/07/8570414.html
热门评论
打开融北湖,参与评论